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的82部获奖作品,印证着河北省推动文艺精品创作的探索和努力——
大树叶茂靠根深
近日,河北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名单公布,82部作品入选。从登陆央视的电视剧《海棠依旧》,到通过电波传遍大江南北的广播剧《太行山上新愚公》,从好评如潮的河北梆子《李保国》、话剧《成兆才》,到广为传唱的歌曲《雪恋》等,近年来河北省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主旋律作品喷涌而出,为新时代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凝心聚力。
这些文艺作品是全省广大艺术家长期“扎根生活、扎根人民”的实践成果,更是河北省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聚焦时代主题的生动体现。这些文艺作品犹如一棵棵大树,护卫着燕赵儿女的精神家园,并深深地扎根燕赵大地,弘扬地域文化,彰显时代精神。
长效保障机制,
为文艺创作培根育苗
近年来,河北省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全省文艺界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明确文艺创作的根本方向,以思想促创作,极大提升了广大艺术家的文化自信和创作热情。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多措并举为文艺创作保驾护航,出台《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精品创作专家咨询机制、题材规划体系、精品扶持奖励机制等制度体系,为文艺精品生产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长效保障机制。
思想高度统一,机制有力保障,为河北省文艺创作培根育苗,点燃了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投身创作的激情和豪情。河北梆子《李保国》、电影《血战湘江》、电视剧《海棠依旧》《太行山上》、广播剧《太行山上新愚公》、歌曲《雪恋》《天下乡亲》荣获全国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在此基础上,一大批弘扬主旋律、唱响时代精神、反映河北改革发展新成就的优秀文艺作品涌现出来,它们代表了近年来河北省文艺创作的优异成绩,也展现了燕赵文艺的多姿多彩。
聚焦时代精神,
彰显地域文化特色
围绕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积极向上的现实主义题材、本土特色文化题材,打造有道德、有筋骨、有温度的优秀作品,是近年来河北省文艺创作的明显趋势。
“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我试图给慷慨悲歌找个代言人。一个当之无愧的名字跳跃在我的眼前——平山团。”河北省青年作家程雪莉的长篇报告文学《寻找平山团》入选河北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说起创作历程,她表示,在写作《寻找平山团》的5年间,她走遍了平山县村村落落,以及华北、西北、华南等地,并远赴日本,走访平山团老战士及其亲属和烈士后代160多人。每到一个地方,每访问一名老战士,心灵都会受到一次震撼和洗礼。
每一部获奖作品都堪称是一个标杆,代表着河北省文艺精品创作的高度。
电影《大漠青春》聚焦保定学院学子扎根新疆建设祖国,真实再现青年学生群体积极向上的时代风貌。根据石家庄市公安英模武勇进的先进事迹改编的电影《警魂之命悬一线》,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俱佳,在央视电影频道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众多现实主义题材作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时代精神和地域特色。纪录片《平山记忆》《天下赵州》《话说衡水湖》、歌曲《美丽河北》《我的西柏坡》、图书《沃野寻芳》等具有浓厚地域文化特色的优秀作品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
众多优秀文艺作品反映时代精神,陶冶人们情操,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想保证、精神力量和道德滋养。
建设人才梯队,
让“文艺冀军”连片成林
人才培养是文艺繁荣的根本大计。近年来,河北省不断加强人才培养,逐步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培养骨干队伍,使“文艺冀军”队伍不断扩大,形成文艺人才茁壮成长、连片成林的繁荣局面。
注重项目培养,努力提升文艺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以传统地方戏曲河北梆子为例,河北省相继启动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河北梆子武戏人才培养项目、河北梆子音乐创作人才培养项目等,以项目带动专业领域人才的培育模式。
充分发挥名家大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为中青年文艺人才成长搭建平台,打造梯次衔接的“文艺冀军”队伍。比如闪耀文坛的老作家徐光耀和活跃在文艺界的剧作家孙德民等,一批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为河北省文艺精品创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燕赵英才”培养工程推出了郭靖宇、范建会等一大批中青年知名艺术家。组织实施青年剧作家、青年戏剧音乐家培养工程,重点培养了40名戏剧青年才俊。
此外,河北省还积极开展基层文艺骨干培养工程,努力为基层培育一批带不走的文艺人才;通过成立新媒体创作中心、网络作家协会等,不断加强对新文艺人才和新文艺组织的团结引导。多措并举,使得“文艺冀军”形成连片成林、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
为新时代立传,为人民放歌。立足燕赵文化沃土,河北省文艺之树根深叶茂,蓬勃生长,焕发出常青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