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实力跻身全省20强,城乡保障项目达到17项,全县用于改善民生的投资占公共支出的70%以上;大厂工业园区和潮白河工业区荣获“中国十大最佳投资环境工业园区”、“中国最具CBD潜质经济园区”等多项国家级荣誉,项目建设奏强音带动了财政收入直线上扬;成功举办55周年县庆活动…… 2010年,大厂回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着眼“发展跨越、工作争先”,坚持“全局统筹、重点突破、局部跨越、整体提升、基础保证”,以做好县庆工作为统揽,扎实推进“四个突破”、“八项提升”,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跨越争先: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2亿元,财政收入实现5.8亿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达4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至2093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7696元。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市第一,财政收入增速保持全市前列。
园区项目建设超常发展。大厂县坚持把抓园区、上项目作为加快发展的载体和重点,聚集产业不旁骛,咬定项目不动摇,力促经济实力新提升。2010年,全县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累计达到122个。其中,富邦金属幕墙生产等15个项目跻身省重点建设项目行列,数量位居全市前列;亿元以上项目70个,同比增加39个;5亿元以上项目逾20个。两个省级园区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91个,占全县项目总量的74.6%,园区聚集效应显著增强。同时,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全县共实施装备制造、新型建材、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项目59个,占实施项目总量的71.6%。此外,启动建设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总投资11.1亿元的4个农业项目成功签约,百亩农业示范园建成投产,成为县域东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城乡基础功能全面提升。2010年,大厂县坚持对接北京主导方向,以基础功能城镇化为目标,全力实施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攻坚战。启动和编制完成了《城乡一体化规划》等51项规划,总投资1.27亿元的集规划展示、宣传推介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厂城市规划馆”建成投入使用,全县规划体系进一步健全, 成为全省规划体系最为完备的县域之一。同时,完成福喜路、大香线两座下穿京哈铁路隧道桥建设以及密涿支线连接线、大通路建设、农村道路改造等一批道路建设工程,道路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大厂县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县城”称号,并荣获市级“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进步奖”。
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并进。大厂县坚持“决策想民、发展为民、成果惠民”的执政理念,投资2.4亿元倾力实施“交通便民、健康利民、教育为民、保障惠民、安居乐民”等五方面惠民实事工程,为全县各族群众送上“惠民盛宴”:县医院迁建工程进展顺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实质进展;教育布局调整及校舍安全工程扎实推进;城乡低保进一步拓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干部养老保险和失地农民安置保障不断深化;就业安置、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等工作成效显著,就业工作有效推进。据统计,目前全县社会保障已达17项,每年用于民生的支出占公共支出的70%以上。
县庆活动圆满成功。大厂县以“感恩、利民、务实、勤俭”为主题,突出抓好55项县庆重点工作。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大通路工程、福喜路北通工程全线竣工通车,华安路、北辰街和临街建筑物外立面改造全面完成,县城主要街道两侧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全面实施,城市规划馆如期建成开馆,财政收入实现预期目标,向55周年县庆献上一份厚礼。在圆满完成县庆之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的基础上,还成功举办了清真食品文化节、“魅力大厂”文艺晚会、群众文艺汇演以及庆祝55周年大会等系列活动,全面展示了大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发展、建设、民生成果。
对标市委、市政府“勇当京津冀城市群科学发展先行军”的目标要求,围绕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提出的“加速发展、加快转型”的双重任务,1月12日,大厂县召开县委九届七次全会,向全县上下进一步明确了抢抓新机遇,构建新格局,全力推动大厂转方式、上水平。针对处于后发阶段的现实,进一步明确了“转”的意义是发展和提升,“转”的途径是优化和创新,“转”的目标是推动综合实力、产业结构、城市功能、城乡统筹和人民生活全面上水平。“转方式、上水平”的根本任务,就是构建以现代工业为基础、以现代管理为支撑、以现代城市为标志的现代化发展方式,在“十二五”时期基本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基本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基本形成城市主体形态和主导产业形态,基本建立以城市管理为主导的社会管理体系,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十二五”开局之年,大厂县将重点组织打好抓机遇、大开发的第一仗,全面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第一仗,创建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科学发展示范区的第一仗和“十二五”开局的第一仗等“四个第一仗”,努力实现发展上水平、人民得实惠、开发大拓展、环境新变化,向建党9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