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中国人每年一次的“说走就走的旅行”——2018年春运拉开序幕

2018-02-02 12:53:54 来源: 广州日报

今天,中国人每年一次的“说走就走的旅行”——2018年春运拉开序幕。每一个异乡人心中都在倒计时:收拾行囊,回家过年!有人说,人生如同一场光影,而春运的列车更是承载了万千人魂牵梦萦的归家梦。

在2018春运大幕开启之际,文艺星青年带您找寻从古至今文人墨客的“春运记忆”,感受那些归心似箭的游子情。

春运的缘起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持续时间最长的节日,民间俗称“过年”。每年过年,家家户户都会欢聚一堂,吃年饭、同守岁,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春运”一词最早出现在1980年的《人民日报》,是随着改革开放对人口流动的限制放宽后,中国出现的特有社会现象,是中国在农历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大规模的高交通运输压力的现象,共计周期为40天。

古代的春运长啥样?过年回家团圆,是中国人最强劲持久的传统文化仪式,是中国人认祖寻宗的千年人文密码。“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是中国游子的精神归宿。

周代时,社会上出现了现代春节的雏形,古代的“春运”也就应该出现在那个时候。回望古人过年回家的足迹,找到的,多是回不去家的“乡愁”。

隋代诗人薛道衡就在《人日思归》诗中写道:“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唐朝诗人白居易因过年回不去家,在《客中守岁》诗中写道:守岁樽无酒,思乡泪满巾。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

唐代诗人王湾也曾有过过年回不了家的经历。王湾是洛阳人,有一年快过年时候,他乘船到了今江苏镇江境内的北固山脚下,眼前水阔天长,独雁哀鸣,孤帆远行,再看着愈加逼近的春节,使他萌生了思乡之情,写下《次北固山下》一诗,其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成了千古名句。

到了北宋,苏东坡远在陕西为官时,除夕之夜遥想家乡守岁,有感而发:官居故人少,里巷佳节过。亦欲举乡风,独唱无人和。

古代回家究竟有多难?在交通极其不便利的千百年前,想要回家,或许只有这几种古朴的方式。

1、步行

漫漫返乡路,基本全靠走!在现在看来几乎是疯狂的回家方式却是古人返乡的主要方式。

2、畜力车

在古代,驱车动力主要是人力和畜力。中国最早的人力车是辇,辇是轿子的前身,之后又有痴车、独轮车、鸡公车、黄包车、三轮车。畜力车是中国古代的大巴,有马车、驴车、骡车、牛车等,其中马车是古代春运最主要的工具,和现代长途大巴一样重要。

3、行船

除了牛马车,古代人们最便利的出行方式就是坐船了,“千里江陵一日还”的速度以及相对低廉的价格,让居住在江河沿岸的人们免去了太多的行车之苦。

关键词: 每年一次 序幕 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