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河北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和沧州市委九届三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增加人民群众看得见、得实惠、见效快的民生有效供给,沧州市委、市政府决定2018年实施18项民心工程。
据悉,这18项民心工程包括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运动休闲城市建设、冬季清洁取暖、城乡特困人员救助及社区和居家养老、学前教育普及和中小学校舍提升、就业和再就业、老旧小区改造及公用设施建设、环卫市场化管理、城乡厕所改造、道路交通建设、交通秩序整治、城区便民菜市场建设、公园绿地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公立医院改革、食品药品安全、政务服务便民。
1.棚户区改造:按照城市建设需求,强力推进中心城区14个棚改重点项目建设;市、县两级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县(市、区)政府主体责任,压实目标任务,按照省定时间节点,强力推动任务落实,确保完成省下达8000套棚户区改造任务;多渠道筹措棚改资金,采取政府购买棚改服务方式,争取国开行、农发行贷款支持。
2.农村危房改造:积极谋划1200户的改造任务,确保下半年全部开工;严格确定改造对象,限定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户、贫困残疾人户四类农户,规范审核程序,把好准入关;确保质量安全,落实技术人员包村包户制度,帮助农户制定改造方案,对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屋面等重要部位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和检查;农村危房改造完成后,按照基本建设要求及时组织竣工验收,确保质量安全。
3.运动休闲城市建设:全力抓好体育健身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气膜网球馆、气膜滑冰馆、沧州体育运动学校综合训练馆、沧州少儿体校综合训练馆等四座市级体育馆,高标准打造大运河体育休闲带,全市新建改造体育设施93处,新增体育场地面积71万平方米,为500个行政村配备体育健身设施;办好第十届中国•沧州国际武术节以及一系列体育赛事,活化全民体育健身活动形式,积极营造建设运动休闲城市的社会氛围。
4.冬季清洁取暖:多渠道拓展气源,多方式筹措补助资金,按照“重点支持成片连方改造、优先考虑气代煤结转工程、尽力增加电代煤比重”的原则,2018年全市计划安排气、电代煤11.7万户(气代煤10.2万户、电代煤1.5万户),持续不断改善大气质量。
5.城乡特困人员救助及社区和居家养老:进一步深化农业低保精准认定精准核查机制改革,加快推进低保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比对系统建设,实现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大力提高城乡低保标准,2018年城乡低保标准不低于7440元/人/年和4200元/人/年;落实特困供养人员救助政策,完善特困人员认定工作机制,提高特困供养人员救助标准,2018年特困供养人员救助标准不低于城乡低保标准的1.3倍,确保应救尽救、应养尽养。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养老机构,基本符合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的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80%的城市街道;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综合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服务能力。
6.学前教育普及和中小学校舍提升:将2018年确定为学前教育攻坚年,以实施《沧州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7-2020年)》为主要抓手,大力发展公办园,从硬件、师资等各方面改善公办园的办园条件,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7%;鼓励、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建设和发展,着力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大力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新建、改扩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校舍面积12万平方米。
7.就业和再就业:全面落实就业创业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完善就业培训体系,2018年计划完成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0.7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8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坚持多渠道开展创业培训,全年开展各类培训5.8万人次,实施新型职业农民专项培养,全年培训职业农民3000人,省级示范性众创空间或孵化基地达到3家以上;提升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水平,全年开展各类招聘服务活动不少于500场,适时组织沧州市第三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
8.老旧小区改造及公用设施建设:投资3亿元,分三年对中心城区400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2018年先行改造200个,新华区、运河区各100个,重点实施道路硬化、亮化、绿化及消防等老旧设施改造,加强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打造亮点小区,提升城市品位;提升公用设施服务保障能力,改造中心城区老旧供水管网、燃气管网、供热管网8公里以上。
9.环卫市场化管理:实现沧州市区(三条高速公路围合区内)环卫工作市场化,全面提升城市清洁水平,市区主次干道全部按照一级道路标准进行保洁,市区清扫保洁机械化率达到100%,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将市区内未接管的无物业小区、背街小巷、村庄以及三条高速公路围合区内的国省干道、乡镇、村庄全部纳入市场化范围;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加强100余座垃圾中转站的运行维护管理等服务,日收集清运沧州市区(三条高速公路围合区内)生活垃圾约650吨;统筹推进中心城区和县城(建成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10.城乡厕所改造:实施中心城区厕所改造工程,投资1950万元新建续建公厕20座、生活垃圾收集站3座,改造收集站5座;按省要求完成农村厕所改造任务目标;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143座。
11.道路交通建设:推进沧州市大外环、任沧港快速路项目前期工作,续建、新开工国省干线公路382公里,年内交工通车151公里;邯港高速公路沧州段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曲港高速沧州段、京沪高速沧州北延至冀津界段前期工作;投资4.8亿元,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500公里,桥梁改造61座;着眼中心城区东西部城区均衡发展,打通断头路,完善路网框架,实施饶安大道、永乐大道、纬四路及交通南大街等15个新建、改造项目。
12.交通秩序整治:以“路网扩能、路口增效、路段提速”为目标,进一步提升交通管理现代化水平,有效治理交通拥堵问题,营造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狠抓路面联勤联动和严管执法,推行公安、城管、交通部门和公安机关内部警种的“五捆绑、一承包”联勤联动勤务模式,主干公路机动车交通守法率达到85%以上,城区主干路机动车交通守法率达到90%以上,城区主要路口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守法率达到95%以上;狠抓交通组织优化和结构改善,加大路口、路段、区域交通组织的调整、优化力度,积极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出行结构,实现道路通行能力的最大化,城区交通安全管理设施规范设置率达到90%以上;狠抓交管科技装备建设和应用,充分发挥交通科技装备和情报信息的先导作用;狠抓警务效能优化和提升,畅通民意反馈渠道;狠抓事故预防和隐患整改,深入排查、整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全面完成五类重点车辆清零任务,大力整改国省道沿线49处农村集市占道经营问题,全力消除交通安全隐患。
13.城区便民菜市场建设: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对已建成的11家菜市场全部进行升级改造,筛选5至6家基础条件好、具备全面改造提升条件的菜市场作为升级改造重点,高标准完善提升菜市场设备设施功能,美化亮化菜市场经营环境;对列入征迁范围、基础条件较差的其它菜市场,按照消防安全标准进行改造,消除安全隐患;建设育红东路、十三中等2至3家临时菜市场,解决重点马路市场问题。
14.公园绿地建设:以巩固国家园林城市成果为基础,努力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新建名人植物园(二期)、名著游园,实施朝阳南路(黄河路—九河路)、浮阳中路及人民公园动物区改造提升等13个公园绿地项目,计划总投资7376.64万元,新增绿地面积21.8万平方米;实施大运河生态公园一期项目建设工程,打造中国大运河文化重要承载地、河北省城市生态休闲走廊示范区、沧州市城市重要标志。
15.公共文化服务:高标准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市、县、乡、村普遍达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五个有”标准;积极打造“文化干细胞”培育工程,重点扶持首批50个“文化干细胞”,激活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活力,确保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建设25个文化共享工程专题资源“进村入户”服务点和5个贫困地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档升级乡镇服务点。实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计划,全年文化队伍培训达到1000人次以上。开展“六进”活动演出,全年“六进”演出场次达到1000场以上。
16.公立医院改革: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试点工作,探索公立医院管理机制和治理体系改革;启动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明确并量化控费指标,初步建立公立医院费用监测体系,定期公示主要监测指标,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推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按病种收费改革,扩大临床路径范围;全面加强医联体建设,促进分级诊疗工作落地生根,全市40%以上的县建立医共体,择优培树1至3个县级医共体典型;扩大专科(专病)联盟,形成1至3个区域特色专科中心。
17.食品药品安全:围绕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工作,对全市695家食品生产获证企业实施分级监管,全面推进肉制品、食用植物油、白酒、乳制品等四类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在全市范围内争创10个食品放心肉蛋超市、14个食品销售示范单位、10个食用农产品示范市场、8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全面开展餐饮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力争年底前全市持证餐饮单位全部达到清洁厨房标准;加强风险管理,完善药品监管信息集成研判制度,深入开展药品单品种风险分析和药品生产企业量化分组评定工作;强化日常监管、专项检查、跟踪检查,对辖区内药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管覆盖率达到100%。
18.政务服务便民:推进行政事项划转,实现一个窗口流转、车间式流水线闭环式审批,提升行政审批质量和效率;着力构建便捷的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完善网上受理、审批、公示、查询、投诉等功能,通过办事大厅、电脑端、手机端等申请、办理各类事项,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形成网上服务与实体大厅、线上与线下功能互补、相辅相成的政务服务新模式;结合“四级服务”全覆盖,不断创新优化办理流程,力争全流程网上办理和“最多跑一次”办理的事项比例不低于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