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收入5500元,4亩土地流转金4800元,合作社分红1000元,在园区打工挣了18000元。”今年春节前, 56岁的武邑县前张桥村贫困户崔立红把去年的收入加了一遍,“虽说俺那口子脑血栓不能干活,有这么多钱,足够俺俩过个舒心年了!”
能踏踏实实地过个好年,崔立红受益于该县“1+X+1”产业扶贫机制。前一个“1”:光伏扶贫项目对贫困户全面覆盖;中间的“X”:组织贫困户再参与一个以上的扶贫项目;后一个“1”:扶贫资金全部以股金、资本金等形式实现股份合作。
光伏全覆盖,贫困户“借光生金”
从清凉镇王贤兰村村委会出来,路过两个村民广场,走过一条长约300米平整干净的街道,就到了贫困户栗希升的家。
两间房不大,里屋的电视开着。“今儿是腊月十四,镇上有集。一大早,老伴就去置办年货了。”74岁的老栗说,“以前都是别人接济俺,如今日子好了,过两天杀猪,俺得还还人情。”
栗希升家就他和76岁的老伴儿,虽说身体没啥毛病,可岁数大了,打工别人不要,自己挣钱又没门路,“手里紧巴,日子过得没样儿。”
2016年武邑县实施光伏扶贫项目,当年底,他家房顶安上了12块光伏发电板。开始栗希升还有点儿嘀咕,“这么几块板子,晒晒太阳就能挣钱?”2017年底,4838元钱一分不少到了他的卡上。栗希升乐了,早先“整天在家歪歪着不愿出门”的老伴儿也来了精神,有集就赶。老栗美得逢人就夸,“光伏发电是政府给送的养老小子。”
武邑是国家级贫困县,自然条件较差。因为缺技术,缺劳力,贫困群众占到60%以上。2016年,武邑开始建设‘1+X+1’中的前一个1”,不到两年的时间,县里先后投资8.8亿元,在全省率先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村实施光伏产业扶贫全覆盖。到2017年底,已建成1个40兆瓦集中式光伏电站、153个30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212个村级集体15千瓦光伏电站、1530个3千瓦分布式电站,全县12803户贫困户全部实现了“借光生金”,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212个贫困村年集体收入均超过两万元。
“跑步鸡”开跑,多平台拓宽扶贫路径
“春节到,还在为选年货发愁?网红大公鸡,真散养的柴鸡,吃原粮,足日龄出栏。”“京东生鲜”上,寥寥几句关于武邑“跑步鸡”的介绍,让春节前上线的5000只鸡再次俏销。
“跑步鸡”成“网红”,缘于2016年“双11”,京东集团CEO刘强东通过手机直播下厨,一份“东哥大盘鸡”迅速带火了武邑的健康土鸡。
1月31日,在清凉店镇鲍贤兰村200余亩的扶贫养殖园内,记者见到了这些“网红鸡”。
“这些都是精选的柴鸡,脚上全部带着特制的计步器,经过160天精心饲养,跑够100万步才能出栏”,负责日常运营的邑人养殖扶贫合作社社长何晓飞指着正在园区里悠闲散步的“跑步鸡”说,“我们这个养殖园实际就是个托养所,受托于周边村421户贫困户,帮助他们把小鸡苗养大。”
“托养,是武邑‘一引双联’产业扶贫模式中合作社的作用之一。”同行的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静介绍,2016年,武邑县联手京东集团,利用林地多、生态好的优势,组织贫困户以土地和扶贫资金入股“跑步鸡”养殖合作社,创造出了政府引平台、平台联合作社、合作社联农户的“一引双联”产业扶贫模式。“这种运行模式的核心是贫困户与项目运营方向合作社进行双向托管,合作社上联平台,下联农户,成为众多贫困户对接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桥梁。”
“周围421户贫困户以每户6000元的扶贫资金入股,京东集团为每户贫困户提供4500元的免息贷款和100只鸡苗,帮助合作社进行养殖管理。鸡苗出栏后,京东集团负责回收、销售。”何晓飞告诉我们,2017年武邑“跑步鸡”一共卖了5万只,每只168元至188元不等,其中30元归贫困户,“仅此一项,421户贫困户的收入就达216万余元。”
“俺从‘跑步鸡’中挣的钱可不止3000块。”正在打扫鸡舍的王爱华是王贤兰村的贫困户,站在养殖园的路边,他给记者算起了收入账:每年股金分红3000元,打零工收入5000元左右,卖给“跑步鸡”平时吃的粮食和菜一年还能收入4000元左右,“好歹就是一万多,这还没算光伏发电挣的钱。”
除了“跑步鸡”,近两年武邑县重点发展了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微工厂等扶贫产业,打造了11个带动百户以上的规模扶贫产业平台和36个小型平台,通过“分股金、挣薪金、收租金”,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成为“三金”农民。2017年,武邑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超过12%,居衡水市第一。
“‘1+X+1’把‘扶志扶智’融于产业扶贫之中,让贫困户口袋脑袋一起富,确保真脱贫、脱真贫。”武邑县委书记刘勇说,2017年,武邑有12000余贫困户尝到了“1+X+1”的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