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中国缂丝,与刺绣、玉雕和象牙雕、景泰蓝并称中国四大特种工艺品

2018-03-09 19:10:46 来源: 北青网娱乐

中国缂丝,与刺绣、玉雕和象牙雕、景泰蓝并称中国四大特种工艺品。古有“织中之圣”和“一寸缂丝一寸金”的美誉,又被称为“千年不坏的艺术织品”。这种古老的工艺究竟什么样?它缘何自古以来就备受青睐?3月9日,《“丝中之圣”缂丝艺术作品展》在石家庄市博物馆揭幕,对缂丝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到展厅去寻找答案。展览将展至3月30日,免费向公众开放。

亮点:大师作品难得一见还有现场互动

缂丝,起源于西汉时期的河北定州,距今已经25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历史上众多的丝织技艺当中,缂丝为最顶级的织法,俗称“织中之圣”。自古为宫廷御用织物,多用来制作龙袍等。由河北省手工艺创意产业促进会主办,石家庄市博物馆承办,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丝中之圣”缂丝艺术作品展》展出上百件缂丝精品,以及蚕丝、织机、梭子等实物,全方位展示缂丝的历史发展、艺术特色、织造工艺等。

记者昨天在展厅看到,展品中有缂丝的龙袍等,有仿古题材的花鸟人物,以及在传统基础上融入创新理念的佳作。其中不乏大师名家精品:缂丝世家现居苏州的王氏家族王嘉良、王建江、王昌江等的作品颇为抢眼,王氏家族祖籍河北,前三代传人都是清廷匠师,王嘉良、王建江父子曾多次参与故宫博物院缂丝文物的修复与复制,此次展出的一件龙袍就是王建江带领团队用时3年半织就;曾在《国家宝藏》中解说缂丝的马慧娟此次有一幅《荷花》亮相;还有定州王氏缂丝第七代传人王鹏巍等的作品,她设计的缂丝作品《中》以定州贡院的屋檐和窗棂为素材,体现了当代缂丝工艺师的创新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王鹏巍团队将九台织机带到现场,还有专人现场演示织作过程,并跟参观者进行互动。

惊叹:熟练工有时一天只能织几厘米

无论是作为上古陪葬品、还是唐人敦煌幡帐,宋元书画,再到明清帝后服饰,缂丝历来备受帝王贵族追捧。宋徽宗曾写诗“雀踏花枝出素纨,曾闻人说刻丝难。”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也数次提到缂丝,王熙凤出场“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贾母庆寿,江南甄家送来“一架大屏,十二扇大红缎子刻丝满床笏”。

因织造过程极其细致,存世精品又很稀少,因此有着“一寸缂丝一寸金”。对此定州王氏缂丝第七代传人王鹏巍说,缂丝工艺有选稿、配线等16道工序,“缂丝用的都是真丝。经线是生丝,而纬线则用熟丝。主要手法就是‘通经断纬’,意思是经线是不会被截断,纬线则是会截断。我们看到的花纹,就是通过不同颜色的丝线梭子往返交织而成,变一色就要换一色梭。绘画在纸上着色是通过笔尖,缂丝则要分解成无数的色块一点点织就。迄今缂丝也不能用机械加工。”

王鹏巍还当场示范,只见她坐在织机前,一手持拨,一手持梭,脚下踩着织机脚踏,将装入彩色纬线的梭子穿过经线,移至所需的位置,松开脚踏,用拨子将纬线拔紧……织机上的一面小镜子引发了记者好奇,王鹏巍拿镜子往织布下方照,一幅完整的画面出现了。原来日常缂丝工艺师们面对是一堆杂乱无章的线头,反面才是清晰成品,“整幅缂画的花样织成以后,用剪刀仔细减去线头,正反面都是相同的花样。缂丝天然就是双面的织品。”

由于工艺繁杂,特别是复杂的图案一个熟练的工人一天也只能织出几厘米缂丝。完成一件缂丝作品,短则需要数月长则需数年,再加上不可复制,古人才有“妇人一衣,终岁方就”之说。又因为经得起摸、擦、揉、搓、洗,所以又有着“千年不坏艺术织品”之盛誉。

幕后:定州缂丝传人要让缂丝回家

今年50岁的王鹏巍是定州王氏缂丝第七代传人,师从王氏缂丝世家第六代传人王建江。当年她半路出家拜师学习,只源于一个心愿——让缂丝回家。

历史考证记载,河北是古代丝绸之路丝纺织技艺最辉煌的地区,盛唐时期河北为丝绸之路贡赋的丝纺织品全国第一。缂丝与定州渊源极深,20世纪六、七十年代“汉中山王”墓考古发现,定州在汉代就有毛、丝、麻平纹织物。文献记载:北宋丝织品“以河北定州所制最佳”,定州缂丝“以宣和时期制作最盛”。南宋时一批定州缂丝工匠迁到了南方。

王鹏巍是王灏庄园王氏家族的后人,王氏家族一向致力于研究与传承定州古老文化,因此她自小就对传统文化兴趣浓厚。数年前她从电视上看到“缂丝”介绍,了解到定州缂丝急需传承与保护后,她决定投身其中,先后9次到苏州、北京拜访祖籍定州的缂丝世家传人王建江,拜师求艺。

如今缂丝与王鹏巍的生活密不可分,从事缂丝设计和创作的同时,她通过举办讲座、免费授课等普及缂丝艺术,就连她平日的衣着上也总有缂丝的元素。“我们很期待大家来看展览,因为缂丝不但精美,它的丝丝真情表里有道,它的经纬编织一次成型,它的精益求精坚韧不拔,有很多祖先智慧和文化内涵在其中。”

关键词: 中国 缂丝 景泰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