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我是萨苏,初次见面请多关照。我是一个写书的人,也在中国中央电视台,也就是CCTV的快乐汉语节目教中国话,学习中文的日本朋友也许在电视上见过我,但肯定没有在日本教中国话的福原爱那么有名。
2018年4月24日,中日智库媒体高端对话会在日本新大谷饭店举行,中日双方的有关人员发表了相应的演讲
作为中国人,走在日本的街头,会有一种异样的感受,便是感到汉字的优美。无论是店铺的名称,还是书写的方法,我们都能感受到这种美,这种美让我们有亲切的感觉。
汉字是中日两国共同使用的,当我们一起分享这种美,其实是在向我们共同拥有的东方文化致敬。
中日之间有着重要的经济交流,它使我们因利益而相互依赖,但增加双方国民的友善度,不是仅仅通过利益可以实现的。文化交流,因为分享的是对方美好的方面,会改善彼此的看法。人们总是和自己尊敬的人交朋友,国民间彼此尊敬,才会相互友善。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双方已经进行了大量文化交流,被称为“围棋外交”、“兰花外交”、“乒乓外交”和“芭蕾外交”,面对战后起伏不定的中日关系,这些文化交流促进了两国人民相互理解对方,认识到对方的魅力,有了这样的基础,当双方关系在政治上获得改善时,两国民间都较为乐于接收。这样的经验,值得我们两国今天参考。
文化交流,可以理解为双方彼此致敬的过程。这种致敬和寻找对方的长处,使双方具有相互尊敬的感情,今天中国和日本迫切需要改善双方国民感情,这样可以从根本上促进两国关系好转,使促进友好的经济,政治政策在这个基础上得到实施。所以,今天中日的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使命。
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是自然发生的事情。促进这种交流属于顺水推舟。
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是自然发生的事情。促进这种交流属于顺水推舟。
两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可能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比如中国猫和日本猫?它们的叫声就不一样,中国猫的叫声是“喵喵”的,日本猫的叫声是“尼呀尼呀”的。我在日本工作的时候养过一只小猫,经常跳到我的桌子上和我一起看《三国演义》。它的品种是中国虎猫,小时候叫声也是喵喵的,长大以后到附近神社和其他日本猫一起玩,我曾看到它和一群猫在街上跑,也在尼呀尼呀的叫。当时我想,好家伙,这几天的时间就学会一门外语啦。它为什么要学新的语言呢?我猜是为了交流,这样它才有了很多猫朋友。
交流可以促进中日友好,我家的猫也算是一个证明了。
有意思的是我后来查了一下资料,发现猫这种动物在中日之间原来扮演过文化守护者的角色。据说,日本的猫是公元六七世纪从中国大陆被带到这里来的,它们的使命是保护佛经。当时,日本的僧侣和商人将佛经从唐朝带到日本,发现这些经书经常会招老鼠啃食,他们就从中国运了猫到日本保护图书。所以最初猫在日本扮演的角色大概是图书馆的保安,那时候的猫,估计看的书比我还多,是很有文化的。
所以日本的猫和中国的猫其实是亲戚,要是仔细考证,还会发现它们的祖先是来自于埃及的黑爪猫,先传到西亚,然后通过中亚传到东亚来的,这条线路,古代是丝绸之路,今天,正好和中国提倡的一带一路相重合,这是公认的人类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之一。从这个角度说,我们似乎可以认为中国和日本在古代的文化交流,也是这条文化交流线路的一部分。看来今天中国的思想和古人是相同的,我们都希望通过这条历史悠久的通道,把中日,也把世界联在了一起。
谈到保护佛经的猫,我便想起了少年时在北京见到的一次盛况,那就是“鉴真法师回国探亲”的事情。1980年,鉴真法师的座像从日本回到中国,广播、报纸中出现了一个谈论中日文化交流的热潮。当时我年仅十岁,却记得在邮局门前半夜就排起了上百人的长队,大家争着购买纪念鉴真法师的邮票。也就是在那时,我才知道了什么叫做“一衣带水”,对唐招提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使得我在到日本工作时,很快抽出时间到奈良去拜访唐招提寺,来完成少年时的梦想。这当然不是我一个人的情况,当时很多中国人应该都有同样的记忆。
不仅仅鉴真回来了,还有高仓健和铁臂阿童木也在这个时候从日本来到了中国,成为很多中国人的偶像。而谈到日本,当时的中国人第一个反应往往便是山口百惠扮演的大岛幸子,她主演的这部电视连续剧《血疑》当时在中国是轰动性的。那个时代双方文化交流的繁盛,让我们今天回忆起来仍然有亲切温暖的感觉。在那个时代,中日关系的热度非常高。
其实只要仔细看来,就会发现中日之间关系平稳良好的时候,往往也正是双方文化交流繁盛的时代,比如拉面随着谢太郎一起来到日本的时代,中国称为宋,比如猫进入日本的时代,中国称为唐,和1980年代一样,这些时光都给双方留下美好的记忆。
逻辑上交流增加并不一定意味着双方关系的改进。我想大家都会注意到,离婚总是在结婚之后,结婚之后,夫妻两个互相交流更多了,彼此更了解了,却分手了。然而,中日之间文化交流的增减显然与双方关系的热度成正比,我们不由得会想这是为什么。
我想,这是两国在历史上特殊的关系造成的吧。中国和日本都是东亚国家,在世界其他地区的人们看来,我们有一个共同而美好的名字,那就叫做——东方。我们是东方的代表,共同属于东方文明的子孙,所以,很容易在文化上取得共鸣。在上个世纪早期,有很多外国旅行家在中国留下了足迹,他们拍摄了大量的照片,而日本摄影家的作品很容易被区分出来。这是因为西方摄影家的作品多是猎奇,而日本摄影家往往会去拍苏小小的墓、关云长的庙,因为他们了解这背后的故事。文化上的共通,让我们彼此容易相互理解。但就像猫在中国和日本还会发展出不同语言一样,中国和日本的文化,又有着不同的魅力。中国历史上是东亚大陆上最大的国家,而日本则与大海有着不解之缘,双方的文化不免各自带有对大陆和海洋的不同侧重。比如,日本的拉网小调中国人听来会感到新鲜,而中国的汉乐府诗词对日本也有巨大影响。这种不同的侧重带来了区别,也就带来了魅力。两种有区别的文化相互对视,往往会产生男性与女性相互对视时的吸引力。
既有相同的根源,又有能够相互取长补短的区别,或许便是中日文化交流,总能给两国关系带来促进的原因吧。
今天中国的街头,往往会听到《龙猫》的插曲或者看到日本漫画的影子,日本小巷中的中华料理常常人气鼎盛,在日本“爆买”的中国游客,何尝不是亲身感受着日本文化的氛围?在两国关系经受考验的时刻,文化交流自觉不自觉地在拉近双方的心灵,我们期待这样的交流可以在新的时代更进一步促进中日之间的理解与友谊,也共同构建一带一路的梦想。
这次来日本之前,很多商业界的朋友也托我探寻和日本方面实现更多文化交流的可能,比如漫画、图书版权,文化合作等。从具体的版权引进到希望分享日本传统文化产业充满活力的秘密,不一而足。日本有着精致而吸引人的文化产品,中国对于文化的投入与日俱增,市场广阔。随着中国对于知识产权的更严格保护,这种交流的需求更多了。我们希望这种相互眺望能够产生实质性的结果。
中日文化相互吸引,但也难免有些双方不能理解对方文化的地方,这也是文化交流的趣味之一。我想,这也是我们作为中日之间文化交流的桥梁,需要多多努力的地方。既然是交流,总希望有些不解之谜可以得到解答,今天其实我们也可以举个实例,尽管我在日本住了十二年,对日本的文化其实还是有很多不明之处呢。我今天的发言从猫开始,便也在猫结束吧。
在中国我的家中,总有一些野猫跑到窗外的晒台上彻夜唱歌,它们很享受。而我这个主人很吃不消,想来想去不知道该怎么办。忽然想起在日本见到有些人家的门外会放一排装满水的水瓶,据说可以退治来骚扰的猫。抱着死马当活马治的想法,我也找来几个塑料瓶,装满了水放在晒台上,结果猫真的不来了。猫为什么看到水瓶就会跑掉,而且中国猫和日本猫一样,百思不得其解,我问了好几个日本朋友,他们也不明白,不知道在座的日本朋友有没有知道的,可以让我这个中国人一解谜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