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沉浸式”体验加深乐学爱学 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

2022-02-24 15:35:02 来源:山东商报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手指翻飞间,脑海中的形象便跃然眼前,这样的场景如今经常出现在校园中。当非遗走进校园,学生们从最初的了解、鉴赏,到现在亲自动手体验,在实践中学习技艺技能。不难发现,近年来的非遗进校园更偏向于“沉浸式”,注重体验感,也更注重融合,而“双减”的到来,更让非遗充分发挥出了其美育价值,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

陶塑、剪纸、木偶戏

非遗文化进校园更重体验

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让非遗文化走进校园,传承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早已不是新鲜事。2004年,济南市趵突泉小学的学生就走进了剪纸艺术的殿堂,2011年学校又将济南皮影引入课堂,学校校长李秀莲曾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源头,是全体师生情感和梦想的载体,是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寒假期间,学校剪纸社团的师生还创作了《盛情中国 激情冬奥 顶流冰墩墩》作品,一朵朵雪花,一个个形态各异的冰墩墩在学生们的剪纸刻刀下变得栩栩如生。

“能亲手做出一个好看的冰墩墩,我感觉特别有成就感。” 一块小小的泥巴,在学生的手中,经过多番揉搓,被捏制成一个个“冰墩墩”“雪容融”,今年的开学季,济南市历下区龙德学校的开学第一课让学生们大呼“太开心了”,学校将黄河泥塑引入到开学第一课中,济南陶塑非遗传承人王令涛走进校园,让学生们有机会能亲身体会到陶塑的魅力,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激发了学生们对传统文化非遗项目的热爱。

近日,历城区唐官小学4至6年级的学生近距离感受了木偶戏的神奇魅力,木偶戏传承人李秀平首先给学生们介绍了木偶戏的悠久历史及表演形式,随后,李秀平又邀请在场的学生上台亲身体验木偶戏的奇妙之处,通过手指的默契配合,幽默风趣的表达,一个个小木偶在学生的操控下被赋予了新生命。

当非遗文化走进了校园,传统文化和学校教育实现了融合。多年来,非遗项目进校园从最初的了解、鉴赏,逐渐走向了技能、技艺传承,非遗文化进校园也更加注重实践,在亲手制作、亲自体验中,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

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

幼儿园也有“非遗工作室”

一直以来,非遗传承大多走进了中小学,但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挖掘非遗文化的教育价值,使其成为幼儿园的教育特色。非遗教学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精神世界,还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有的幼儿园还设有“非遗工作室”,打造出一片专属于孩子的传统文化活动基地。

走进济南市天桥区滨河幼儿园,处处能感受到非遗传统文化的气息,布贴、彩泥、叶贴、扎染、编织、造纸、剪纸、泥塑……在布贴画中,孩子们对颜色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在制作泥塑时,孩子们提升了自己的观察和探索能力,在动手动脑中实现自主发展;收集银杏树叶,拼贴制作出一个美丽的“芭蕾女孩”,在色彩缤纷的树叶中感受自然乐趣;一把剪刀、一张纸,人间的千姿百态通过孩子的想象力跃然纸上,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让幼儿学会了沟通与合作。作为首个获得“济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的幼儿园,滨河幼儿园如今已实现了“班班有特色,人人会非遗”,孩子们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享受着美好童年。

在长清湖幼儿园,有一位“人气高涨”的老师——王宪志,作为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清剪纸”第六代传承人,王宪志的身影常出现在幼儿园的“非遗工作室”中,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在王宪志的耐心讲解和教授下,孩子们的想象力插上了翅膀,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剪纸世界”。

幼儿园里的非遗传承是将非遗文化融入到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主题活动中,在游戏中体验,在活动中探索,在幼儿心中播下“非遗”保护的种子,让中华文化精神深深根植于孩子的心中。

融入课程和校园活动中

“沉浸式”体验非遗文化

在济南的不少学校中,非遗文化不仅出现在校园社团中,更系统的出现在结业典礼上、特色班本课中和行走的思政课里。

今年1月,济南市纬二路小学举行了校本课程结业典礼,古法造纸、非遗绒花、国风编织、泥塑工坊……这些都是纬二路小学的精品校本课程。结业典礼上,学校校本课程还将“财商”理念融入课程体系,以“集市”的形式展示学生在校本课程中的收获。

日前,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第三小学二(3)中队邀请了非遗“尹式结艺”传承人尹崇芹开设了“绳结艺术”特色课。课堂上,学生们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趣味十足的“绳结艺术”特色课让同学们切身感受了中国传统技艺的魅力,也让学生们对于非遗文化充满热情,二(3)中队有绳结艺术,二(9)中队的剪纸、面塑也进行的如火如荼,课堂上,学生们化身为面塑小能手,跟着老师一步一步制作,一揉、一捻、一搓,或点、或刻、或划,一个个鲜活生动、惟妙惟肖的作品呈现在眼前,在剪纸、面塑的班本课堂中,学生们感受到了创造的快乐,也实现了学校素质教育与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融合。

在不少学校“行走的思政课”上,非遗也是重要的内容。作为济南市教育局100个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之一,百花洲汇聚了刻瓷、柳编、锔瓷等众多传统技术工艺,参观非遗店铺,现场观摩手工艺人的工作过程、亲自动手体验……学生们体会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树立了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责任感。

“双减”注入新动力

传统文化浸润成长之路

“双减”政策落地后,学生和家长对课后延时服务有了更高期待,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吸引学生参与课后服务,不少学校将非遗项目引进了校园,为非遗文化进校园注入了新的动力。

2月21日,济南市育新小学二(4)中队开展了“非遗剪纸进校园”主题活动,邀请济南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济南市非遗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济南剪纸艺术院院长王涛走进校园为学生们开讲,学生们手拿红纸专注的剪着自己的作品。大家纷纷表示,十分喜欢此次学校安排的活动,既能动手动脑,又能学习到中国传统文化,还能在实践中呈现精美的作品,收获满满。据了解,一直以来,育新小学都高度关注落实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学校结合“双减”政策,不断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接下来,学校还将引进更多的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充实课后服务课程,助力学生发展。

非遗项目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艺术教育的深入开展。上学期,济南市大明湖小学举行了“传承非遗文化 培养美育素养”剪纸展,社团学生以中国文化为创作灵感,不仅在服装上进行创作,还在信封、纸扇、杯子、瓷盘中融入自己的剪纸作品,六年级三班的许舒雅说,“一张红纸、一把剪刀,便能幻化万千世界,或简单或繁复,或细致或粗犷,剪纸以它独有的表现形式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艺术之窗。”“双减”下,非遗进校园不仅营造了文化艺术教育氛围,更助力非遗文化发挥美育功能,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浸润学生的成长之路。(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樊鹏莉)

关键词: 沉浸式体验 乐学爱学 非遗文化 美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