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保定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今年1—6月份,该市空气质量PM2.5浓度为46.4微克/立方米,相比去年同期下降4.3%;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16天,相比上年同期增加5天;重污染天数5天,相比上年同期减少5天。
近年来,保定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19年、2020年、2021年连续3年在全省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168座城市排名稳定退出后10位。
空气质量的持续向好,与保定市委、市政府坚持大气污染防治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的决心密不可分。今年以来,该市大气污染防治年度重点任务顺利推进,各项工作均取得阶段性成果。
散煤治理取得新进展。从2016年起,该市开展了城市集中供热和农村清洁取暖改造攻坚,到2020年,全市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基本淘汰。2021年,该市又完成平原清洁取暖改造扫尾工程0.72万户,并且在山区农村新增加2.85万户的“煤改光伏+电取暖”的清洁取暖改造,基本实现了平原村“无煤化”、山区村“清洁化”任务目标。同时严厉打击非法销售散煤行为。
工业企业治理进一步深化。目前,该市仍存在很多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企业,包括喷漆涂装行业、包装印刷行业、塑料行业、橡胶行业等。今年,省里下达540个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项目的治理任务,目前该市已经完成336个项目任务,占总任务量的62%。
扬尘污染治理更加深入。今年以来,该市着眼于精细化管理,精准梳理扬尘污染源并建立台账,全市22个县(市、区)梳理扬尘污染源1766个,其中市区675个,占比38%。各类扬尘污染源中,占比最多的是房屋建筑施工和城市道路扬尘。保定市生态环境局发挥统一监管作用,和住建、执法等主管部门密切配合,对发现的未落实“六个百分百”扬尘治理措施以及PM10在线监测数据超标、在线监测设备运行异常等情况,迅速进行交办,要求属地政府第一时间进行现场核查,第一时间督促整改,第一时间反馈情况。
移动源污染治理进入新阶段。移动源污染主要指燃油、燃气车辆和工程机械的尾气排放,其中对空气质量影响较大的是氮氧化物污染。在夏季高温天气,主要由柴油货车等移动源排放的氮氧化物在进行二次转化后形成臭氧,成为夏季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保定市现有柴油货车18万辆以上,国Ⅱ及以下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9000台以上,移动源尾气污染不可忽视。
同时,为减少移动源污染,该市持续深入开展柴油货车路检路查和入户抽查,今年以来,全市路检路查共抽测车辆3.6万辆次。发布《关于调整主城区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的通告》,将国Ⅱ及以下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纳入高排放车辆范围。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加油站油气回收装置运行情况专项检查和渣土车专项整治行动,全市3075辆渣土车全部备案联网,实时监测。
据保定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海军介绍,下一步,该市将采取多项措施,减少扬尘和臭氧的持续污染。引导企业错时生产,尤其是加强工业源的生产调控,引导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氮氧化物排放企业进行错时生产,减少污染排放。同时,进一步强化施工工地和道路扬尘管控,加强移动源排放管控,落实渣土运输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的“黑转白”,集中安排白天车辆运输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施工作业,减少夜间氮氧化物等臭氧前体物排放。(记者李慧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