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全球速递!古书“病虫害”了怎么“医”?古籍修复专家现场揭秘

2022-11-28 06:26:24 来源:成都商报

古籍修复,对大部分人而言都是既陌生又神秘。正是因为如此,本届天府书展上的“妙手书医——古籍修复技艺展”活动现场总是围满了观众。在这里,大家不仅能亲眼目睹古籍修复专家袁东珏现场展示修复技艺,还能亲手参与线装书缝制、雕版印刷等,完成所有的环节后,可以领取一份“修复体验官”荣誉证书。

那么,古籍修复需要怎样的流程?修复过程中需要克服怎样的困难?为了不让珍贵的书籍受到损坏,古人和今人一般会采用怎样的方式?针对古籍修复的种种问题,四川省图书馆古籍部副主任罗涵亓在天府书展“妙手书医——古籍修复技艺馆”内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古籍修复,有些什么方法和讲究?


(资料图)

“古籍修复看起来好像容易,有些人说,不就是不破洞而已嘛。但其实,我们把书从库房里取出来以后,首先会记录它的破损状况,再利用科学仪器分析检测纸张的材质、成分,再综合制定修复方案。”罗涵亓介绍,古籍的修复工作较为复杂,根据书籍破损情况、纸张材质、装帧方式等不同,会对应不同的修复流程,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都是感冒,但症状不同,开出的药方也就不一样。

在修复方案通过之后,古籍修复师们才会进行拆书、补破、折叶、剪齐、锤书、压平、装订复原等一系列细致工作,罗涵亓说:“比如,某个古籍有了破洞,我们需要用纸来补。补好之后,旧书叶与原书叶会有一个衔接的凹凸不平的地方,就需要‘锤书’,让书叶变得平整。最后再放进压缩机压平压实。”

在“妙手书医——古籍修复技艺展”现场,古籍修复专家袁东珏正拿着毛笔蘸糨糊进行修复工作,也就是“补破”。“补破”这一环节,也是古籍修复工作中耗时最长的一个环节。这是一部清光绪时期的抄本,含8册,每册共100多叶,破损程度已达到“一级破损”。“这部古籍除了有大量虫蛀,更难以处理的是已经出现了‘霉蚀’。”罗涵亓说,古籍只出现了虫蛀,修补工作较为简单,一旦出现霉蚀,那便是书叶纤维出现了问题,需要耗费大量精力与时间才能完成修复。

最让古籍修复师们头疼的,是在古籍里,很多家书的纸张成分含草量比较大,而这些草纤维的韧性又较差,如果用常规方式去修补书叶,书叶一碰水就会化掉,“这种情况就很难,我们都不会将这种古籍分配给没有太多经验的新手”。

好在,技术的进步为古籍修复提供了帮助。在科技还没有那么发达的时候,古籍修复往往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傅通过眼睛看、用手摸的方式,来确定古籍的纸张类型。如今,则可以依靠科学仪器来进行纸张纤维分析。罗涵亓说,现在的科学仪器,不仅可以匹配纸张材质,还可以测出纸张的厚薄、酸碱度等。

古今藏书者,都怎么保存书籍?

正因为古籍修复困难,因此“如何储存书籍”就成为了古今文人们需要解决的问题。阳光好的时候,古人们会将自己的藏书放到室外翻动、晒一晒。此外,在书籍旁边放一些防虫、防腐的药材,也是他们常用的藏书方式之一。而现在,据罗涵亓介绍,图书馆的库房都是恒温恒湿,这样的储存条件对古籍的保存非常有利,“像四川省图书馆,目前的藏书量大概是53万册,这是四川省藏书量最多的,就算是放在全国的公共图书馆,藏量都是非常靠前的”。

此外,装帧方式不同,也会导致古籍的储存情况不同。在这次“妙手书医——古籍修复技艺馆”里,展示了西文古籍和中国古籍装帧的书籍,从外观上看,两者有明显差异:西文古籍的装帧更习惯于使用硬壳装订,而中文古籍多是雕版印刷,更难保存。

“除了现场修复展示、互动内容,在展柜里我们还展示了不同装帧形式的汉文古籍、线装书演变过程、中药材,等。”罗涵亓笑着说,大家都把各自单位的看家本领拿出来了,“我们希望能有更多人对古籍感兴趣,了解与古籍修复更多的知识。”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段雪莹 实习记者 毛渝川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