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目前,神舟十四号乘组已做好撤离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的各项准备工作。按预定计划,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将于4日返回,东风着陆场各系统目前已经做好准备,迎接航天员回家。
12月1日,东风着陆场组织所有搜救力量展开第三次全系统综合演练。10余支搜救力量、5架搜索直升机、60余台搜索车辆分别从临时集结点出发。
【资料图】
总台央视记者 刘洁:这里是东风着陆场,是航天员返回地球的第一站。搜救回收空中分队、地面分队进行了最后一次全要素综合演练,全面检验着陆场系统夜间回收处置能力。
演练中,在北京中心通报了第四次落点坐标后,东风着陆场各系统密切协同,空中分队抵达后,先后展开有害物质检测、便携通信设施架设、开舱门等处置程序。同时,地面分队各小组开展外围警戒区建立、现地指挥所建立、回收主伞等工作。
此次搜救回收任务将采用空地联合一体搜救,以空中搜救航天员,地面处置返回舱的模式进行。由于这次回收任务时值寒冬,又是在夜里进行,对执行搜救回收任务的机组人员的资质、经验和装备保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空中分队针对任务特点,对直升机的探照灯进行了改装,增大了功率,同时,增添了机舱内保暖设施。
神舟十四号返回舱搜救回收空中分队指挥员 陈实:我们前期对任务区域的地形、气象,对我们的装备,对我们飞行员的技术,以及身体心理等方面都进行了强化的训练,目前人员装备都调整了最佳状态。
地面分队也根据任务时间特点,对装备进行对应调整。在车辆内部增加了防寒保暖措施,确保航天员进行重力再适应时有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同时,对参加任务的车辆、设备等进行耐低温处理,来保证设备设施在任务期间能正常使用。
航天员医监医保作为着陆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来到东风着陆场,开展了系统的专项训练、桌面推演,并参加了空地合练、全系统合练等多次演练。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医监医保室主任 徐冲:用我们整个1:1的演练,用我们饱满的精神状态,真正地把航天员的医监医保工作,把航天员着陆、平安返回整个全过程做到精心、细心、稳妥、可靠。
目前,东风着陆场各项工作已经准备就绪,所有搜救力量和装备设备均处于良好状态,具备执行搜救任务的条件。
搜救回收分队多项改进 迎接航天员返回
地面分队在搜救回收任务中承担了医监医保、外围警戒、返回舱处置与回收等重要工作。由于此次神舟十四号着陆时间是在夜晚,又时值寒冬,为此,地面分队对车辆、设备进行了加装改装,并联合空中分队等多个分系统,展开多次全要素合练,确保神舟十四号搜救回收任务顺利进行。
在这次任务之前,东风着陆场搜救回收地面分队已经完成了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两次载人飞船搜救回收任务,有着丰富的经验。针对这次神舟十四号夜间着陆这一情况,测控通信部门增加了设备数量,搜救回收车辆也进行了相应的改进改装。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 胡小春:这次我们测控通信系统设备增加了很多,对落点的预报提高了精度,同时空中分队和地面分队也配备了一些红外观测设备。
返回舱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夜间着陆这一情况,飞船着陆后,会发出无线电信标信号,同时返回舱的“肩部”位置安装有闪光灯,在着陆之后就会点亮,犹如茫茫夜色中的灯塔,更加便于搜救回收人员寻找返回舱。地面分队配备了指挥车、搜索车、医监医救车、医监人员车、处置车以及应用载荷人员处置车等车辆近百台,任务当天,将分成3个方向向落点开进。这么多车辆在茫茫夜色中如何协同前进,如何保证车辆准时准确到达落点区域,也是搜救回收任务中的一个难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 胡小春:在野外搜救,车和车之间、车和指挥所之间的通信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主要采取了三种手段:一是采用了卫星通信,二是超短波电台通信,三是采用了移动宽带4G系统。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着陆当天气温会低至零下15摄氏度,地面分队也针对低温严寒这一情况,在车辆内部增加了防寒保暖措施。同时,对参加任务的车辆设备等,进行耐低温处理,如一些影像记录设备的电池等部件,通过保温措施来保证设备设施在任务期间能正常使用。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 胡小春:针对低温情况下 (人员)操作不方便、不灵活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训练,同时,在低温情况下,我们多次进行了全系统的演练合练。经过前期的准备工作,目前全部工作已经到位,做好了迎接航天员回家的一切准备工作。
关键词: 神十四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