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陈美西 姜力菘)若你稍加留意会发现,“行知学校”“育才学校”正在全国落地开花。这些学校,或由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在合川创办的育才学校外迁而来,或因崇尚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而得名,源源不断为新时代中国输送着栋梁之才。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对中国教育发展乃至中国乡村社会改造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背后的故事,却要从重庆合川的乡村一隅说起。5月24日,2023全国百家融媒体记者重庆行走进合川区古圣村,探究生活教育的当代实践,体悟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资料图片)
育才学校。 活动主办方供图育才学校。 活动主办方供图
先生已走,薪火留传
育才学校旧址重装布展
重庆市合川区草街街道古圣村,凤凰山下有一座青砖白墙的纪念馆,一组组图文、一件件历史实物,详尽讲述着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伟大一生,尤其是他在合办学的光辉岁月。时隔八十多年,前来瞻仰学习的后辈仍络绎不绝。
时间倒回1939年,陶行知来到凤凰山,挥洒教育救国的热血,租下古圣寺,创办育才学校。在这里,他招收有特殊才能的难童加以培养,把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在为国家培养“人才幼苗”的教育实践中,并推向全国。
育才学校旧址。 活动主办方供图育才学校旧址。 活动主办方供图
他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推行“即知即传”“小先生制”等普及教育的方法,对改变中国传统教育的桎梏起到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重庆合川,也由此成为陶行知一生中办学时间最长的地方、理论和实践集大成之地。
先生已走,薪火留传。“陶行知教育理念与当下倡导的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教育评价改革等教育理念高度契合。前来调研学习的市内外团队络绎不绝。”陶行知纪念馆讲解员罗维在此工作14个年头,有时一天要接待近千人。
在数十年如一日的迎来送往中,她看到,变化的,是当地政府对陶馆的不断修缮改造;不变的,是人们对其教育理念的传承和赓续。
罗维还透露,当前,完成保护性加固的育才学校旧址正在进行陈列布展,通过声、光、电、影等现代化技术,将更加全面地向市民再现珍贵历史。
陶行知先生纪念馆。 活动主办方供图陶行知先生纪念馆。 活动主办方供图
校区搬离,陶风犹存
目之所及皆是课堂
1947年,育才学校陆续外迁至重庆红岩村和上海办学。但古圣寺旁的合川区育才学校,仍始终以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为出发点,不断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走进新时代的育才学校,眼见阡陌成行、莲动渔舟、古寺清泉,可闻书声琅琅。校门外的陶行知生活教育研学基地,不时有孩子们挽起裤腿插秧育苗。
“我们协调村社和村民长期租借30亩农田,打造成该基地,分为荷园、菜园、果园、花园、民俗园、蚕桑园、稻田等区域,可以适时开展水稻种植、家蚕养殖、挖莲藕等丰富的乡情农耕体验活动。”育才学校校长何海洋介绍。
几年下来,基地成为了一幅美丽乡村风貌带、“网红打卡地”,学校也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学校”“田野上的学校”“小先生学校”。
变美的不只环境。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乡村学校的扎实传承与蓬勃发展,意味着在合川,行知教育实践又一次把改造乡村生活的号角吹响。
育才学校还把闲置教室打造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情陈列室、种子陈列室、小先生厨房等12间劳作室,让非遗文化、民族传统文化走进校园;积极争取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支持,把陶行知先生纪念馆、育才学校旧址、草街航电枢纽、草街渔村等作为乡村学校少年宫和课后服务实践课堂,让讲解员、工厂工人、养殖专家担任校外辅导员,为新时代背景“双减”赋能。
例如,在“爱莲行”活动课程中,孩子们可春天种莲藕、夏天赏荷花、秋天摘莲蓬、冬天采莲藕,通过吟诵荷花诗词、欢唱荷叶舞歌、脚踏荷韵舞步等活动,接受诗情画意的美育和劳动体验。
育才学校生活教育实践基地。 活动主办方供图育才学校生活教育实践基地。 活动主办方供图
告慰先辈,踔厉奋发
推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
合川,是陶行知先生理论及实践集大成之地。
八十余年来,合川人民精心保存育才学校遗址,不断探索陶行知生活教育真谛。合川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陶行知品牌的打造,全区学陶、师陶、研陶、践陶活动蓬勃开展,形成“新二十三常能”核心素养课程化体系和“行知品质课堂”教学框架体系,并向全国推广,10多个国家、20多个省市先后来和考察学习,具有实践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合川在开展学陶、师陶、研陶、弘扬生活教育理论、推进生活教育整体试验、推动重庆市教育教学改革、组织全国性学术交流研讨活动、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均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大成就,已经在全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迈入新时代,合川再次获得践行和弘扬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时代机遇。”合川区委书记郑立伟表示。
几代合川人在陶行知精神的熏陶下长大,行知精神已经成为合川人的精神名片,融入合川人的精神血脉。
当前,合川正深入挖掘陶行知教育思想文化的时代新内涵,围绕“民主、科学、创造”主题词,提炼具有合川特色的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与践行模式,让陶行知教育思想成为合川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合川各行各业共同守护的区域精神名片,为加快建设“区域性教育中心、基础教育和应用技术教育强区的发展目标”强势赋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