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鞋子破了,在街头就能补;手表坏了,在路边就能修;钥匙丢了,到楼下就能配……曾经,这些“小修小补”的摊位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然而,随着城市发展,它们却渐渐难觅踪迹。 为推动补齐便民服务设施短板,完善生活基本保障类业态和品质提升类业态,商务部近期表示,要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使居民生活消费更便利。 如何给“小修小补”找到合适的经营场所,既满足居民需求,又让他们良性发展、有序经营?
记者在北京市中关村街道走访时发现,这里很多“小修小补”摊位都变成了固定的小店铺。 刘师傅在这里修理了20多年的自行车。他说,以前他就是在小区门口的一个路边摊,最初总是被人投诉占道经营、影响市容,不仅生意难做,居民想找他维修也很不方便。
(资料图)
变化发生在了2020年,当年,为满足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和市民生活需求,北京中关村街道制定了便民维修网点管理办法,为“小修小补”摊位找到了合适的地方,既不会占据道路、影响通行,也因坐落在居住密集区,方便了附近居民。
在北京中关村街道,不只有修自行车、配钥匙,家电维修、裁缝店也能轻松找到。杨师傅的家电维修铺不久前也刚刚改造完成。
从维修桌到维修铺,变的是工作环境,不变的是“小修小补”的师傅们都有了适合营业的场所,也满足了居民们生活上对“小修小补”的需求。 维修点怎么找 生活圈有张电子图在北京中关村街道的科春社区,家电维修、修自行车、配钥匙,甚至磨刀,都能轻松找到地方。在轻松方便的背后,有一张生活圈电子地图。
在这个电子地图上,记者数了数,中关村街道目前已有32个“小修小补”便民维修服务网点,仅科春社区就有10处,能够覆盖到2平方公里之内的居民。
北京中关村街道还将这些便民网点制作成纸质版的宣传单发放给周边居民,方便大家就近找到维修网点。 细节惠民生 小修补见温情不只在北京,山东、天津等多地,也正在通过一系列举措,让 “小修小补”的从业者们扎根在一处处便民服务点,为百姓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
山东济南的舜玉小区属于老旧开放式小区。过去,小区周边都是零散摊位,影响了交通、破坏了市容环境秩序。当地街道充分调研、征求民意,将那些零散的摊位集中在指定的区域内,城管及物业人员帮忙维持秩序。现在,同样是路边小摊贩,但是随意占道、满地垃圾的乱象没有了,也方便了周边市民。 在天津,社区居委会则利用网络,帮“小修小补”的从业者和居民搭建了桥梁。
从2020年开始,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了文件,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2021年,全国首批30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正式推出。截至目前,全国80个城市已经分两批建设了1402个便民生活圈,覆盖居民社区2766个,服务社区居民3200多万人。
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于洋:“小修小补”业态规范性地回归百姓的生活,对于提升百姓生活的便利度,提升百姓生活的幸福感,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提高我们城市治理水平的现代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 留住“小修小补”手艺人“小修小补”在逐渐回归,记者发现另一个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那就是从业者的后继乏人。
记者走访天津幸福道商业街,这里有一家开了30多年的修理铺。店老板叫马小平,因为手艺好,价格还亲民,所以来找马师傅修理的人越来越多。不过,在偌大的市场里,这样的修理铺子,也只有老马这一家了。 马师傅也坦言,随着年岁增大,他还能干多久自己也说不准,儿女一直也在催他回老家安度晚年。可他一直在犹豫,对于自己的这门手艺无人接手,也有些遗憾。
在这条商业街,还有几家在外面很难找到的维修店,比如这家钟表维修店,已经延续了三代人,能时刻勾起老街坊的回忆。店主王晴川,今年35岁,虽然岁数不大,可从小学艺、5年出徒,10年才能应对各种维修。他说,目前像他家这样的修表店,在整个天津市也不多了。如何留住“小修小补”?当地政府和市场管理方也在想办法。
天津市河北区幸福道商业街管理所所长 陈庆锋:我们也在发动小手艺的商户,让他们再给我们物色相关的手艺人,能把它传承下来,能保证它不断流。
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于洋:“小修小补”这个行业实际上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需求。目前来说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是因为它的盈利收入比较低。政府如果能够通过一些免租金补贴,或者说是一些免费的行业培训等方式,使得“小修小补”的从业者能够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有保障的收入水平,我相信未来的劳动力应该是可以得到市场化的调节。
关键词: